【優秀共產黨員】葛文甲——海南天角潭項目的“技術能手” |
|
|
|
2020年初的天角潭,還是一片荒蕪的河谷,裸露的紅土與稀疏的灌木在烈日下靜默,只有偶爾掠過的飛鳥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沉寂。葛文甲,他將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鐫刻在海南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的每一寸混凝土中。他以“匠人”精神雕琢工程質量,以“頭雁”姿態引領團隊攻堅,以“先鋒”擔當詮釋黨員本色,在瓊州大地上樹立起一座精神豐碑。 初心如炬,扎根一線破難題 2020年的春天,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號角剛剛吹響,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作為海南省水網建設規劃重點項目和“六水共治”骨干工程正式啟動。這個總投資43.38億元、庫容近2億立方米的重大工程,建成后每年將向洋浦經濟開發區及北門江下游地區供水1.35億立方米,是關乎儋洋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工程。面對如此重大的項目,當時年僅30歲的葛文甲沒有絲毫猶豫,主動請纓奔赴建設一線。“我是黨員,越是艱難越向前”——這句樸素而堅定的表態,成為他此后五年奮斗歷程的真實寫照。 初到工地,挑戰接踵而至。作為北方公司首個大型水利樞紐項目,天角潭工程意味著全新的技術領域和施工標準。項目中近七成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面對62米高的主壩建設、四座副壩協同調蓄等復雜工況,不少年輕技術員感到無從下手。葛文甲白天戴著安全帽穿梭在施工現場,晚上挑燈研讀水利規范標準,短短三個月就記滿了六本工作筆記。 面對海南高溫多雨的澆筑困難,他和團隊提出取消鋪設冷卻水管。通過降低混凝土入倉溫度,澆筑過程中加強倉內噴霧和降溫,澆筑完成后灑水養護至下一倉混凝土澆筑等措施,解決了這一難題。經過反復試驗論證、溫度監測數據分析,降溫效果良好,滿足大壩建設要求。項目部的老技術員回憶道:“他總是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桌上那本《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手冊》都快被翻爛了,頁邊密密麻麻全是批注。”正是這種“鉆”勁,讓他迅速從水利建設的“新兵”成長為團隊信賴的“技術能手”。 2023年,在主壩門機梁吊裝的關鍵施工階段,他憑借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創新思維,提出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面對傳統吊裝工藝可能存在的精度不足、工期延誤等問題,他創造性地采用三維模擬技術,通過數字化建模對吊裝全過程進行精準推演,反復優化施工方案。為確保方案可行性,他帶領技術團隊連續一周熬夜測算數據,對比分析了預制裝配與現澆施工的優劣勢,最終確定采用“半預制半現澆”的創新工藝——關鍵節點采用工廠預制確保精度,復雜部位采用現場澆筑保證整體性,這一方案既縮短了30%的工期,又提高了結構穩定性。 匠心鑄魂,科技賦能創精品 “工程建設無小事,我們要用科技創新打造百年精品工程。”這是葛文甲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天角潭項目建設的五年里,他帶領技術團隊累計編制工程技術方案200余份,攻克重大技術難題10余項,獲得省級QC成果1項,公司工法1項,多項技術成果在項目建設推廣應用。這些數字背后,是一位共產黨員對“科技興水”信念的執著堅守。 他的創新智慧體現在對傳統工藝的革新上。針對大壩混凝土溫控難題,創新性地運用“智能溫控系統”,通過植入式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自動調節冷卻水流量,使大壩核心溫度始終控制在設計范圍內。這項技術不僅節省了15%的溫控成本,還將施工效率提升20%。“他的創新從來不是紙上談兵,都是沖著實際問題去的。”項目經理如此評價。 機電安裝調試的整個過程,是他最難以忘懷的一段經歷。2024年項目進入發電機組安裝階段,面對北方公司首次涉足水電站機電安裝的技術空白,不少人心存顧慮。葛文甲主動請纓擔任技術負責人,創新建立“全員參與、全程管控”工作機制。白天,他深入施工現場手把手指導操作;夜晚,他組織技術骨干研究圖紙、優化方案,辦公室的燈光常常亮到凌晨。“葛總就像一臺永動機,他的工作熱情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安裝組組長曹工感慨道。在他的帶領下,項目相繼完成發電機及主變升流升壓、勵磁系統空載、甩負荷、負荷下熱穩定及動水落門等一系列試驗。2024年10月27日,當渠首電站首臺機組成功發電那一刻,這個平日里堅毅的小伙忍不住熱淚盈眶。 2025年3月6日,是天角潭工程載入史冊的日子。隨著最后一臺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這個凝聚著建設者五年心血的重大工程正式投產發電。工程建設期間,以葛文甲為代表的項目團隊通過優化大壩智能溫控策略,混凝土裂縫發生率降低;并在機電安裝中獨創“聯調預演法”,使機組啟動一次成功率100%。在施工現場,業主代表動情地說:“天角潭項目的成功,離不開葛文甲這樣的技術帶頭人。他用專業和擔當,把圖紙上的線條變成了瓊北大地上的‘生命線’。”而他卻把功勞歸于團隊:“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只是做了共產黨員該做的事。” 丹心育人,團隊共進譜新篇 項目伊始,葛文甲就牽頭組建了“黨員先鋒崗”和“青年突擊隊”。在機組調試的決戰階段,他創新實行“兩班倒”工作制,通過優化調試流程將傳統串行作業改為并行作業,使機組安裝調試周期縮短;針對機組設備調試難題,他組織編寫《機電安裝標準化作業指導書》,精簡6項調試工序,為項目完成并網發電創造條件。他自己卻堅持“全勤”——白天協調各方資源,晚上審核技術方案,每天的休息時間不足6小時。工人們說:“跟著葛干,再苦再累心里也踏實。” 一次深夜機組突發冷卻水泄漏,積水迅速漫過腳踝。葛文甲聞訊第一個沖進現場,二話不說跳入齊膝深的冰冷積水中查找漏點。他與搶修隊員泡在水中奮戰兩小時,直到成功止漏并排盡積水。第二天清晨,人們又看到他布滿紅血絲卻依然堅毅的身影準時出現在現場協調會上。這種以身作則的作風,感染著項目部的每一個人。 人才培養是葛文甲傾注心血最多的領域。他創新推行“導師帶徒+技術比武”培養機制,開展“每日一學、每周一題、每月一考”活動,五年間累計組織技術交流42次、技能培訓28場。他對徒弟們的要求近乎嚴苛——技術方案必須精確到毫米級,計算書不允許任何涂改痕跡。“葛總的認真是出了名的,連標點符號的錯誤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徒弟小謝笑著說。正是這種“較真”,培養出了一支技術過硬的團隊:6名青年骨干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3人入選公司后備干部人才庫。 葛文甲親自組織推行施工現場網格化分區管理制度,確保了物料分類堆放規范、施工道路硬化暢通、作業面時刻保持動態清潔的文明施工高標準;同時,他主導引入并深度應用BIM技術與PRP項目管理系統,構建起覆蓋施工全過程的數字化監控平臺,為項目的高效決策和質量把控提供了強大支撐。在他的帶領下,天角潭項目接連斬獲“青海省五星級現場”和“海南省文明工地”等多項殊榮。 如今的北門江畔,一座62米高的大壩坐落其間,旁邊還有幾座副壩充當“守衛者”,遠處的江面不時有鳥兒飛過,清脆的嘰喳聲打破了江面的平靜,給這枯燥的日子平添了幾分樂趣。 從2020到2025,五年風雨兼程,葛文甲在天角潭畔書寫了無愧于時代的精彩答卷。如今的天角潭,碧波蕩漾,大壩巍峨,四臺機組日夜轟鳴,清水沿著渠道流向廣袤的農田,曾經的荒蕪之地已成為瓊北大地上的“生命之源”。 |
|
|
【打印】 【關閉】 |